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

ASROCK Z370 TAICHI 主機板開箱測試 / 依然太極 八代專板


隨著 Intel 第 8 代處理器問世,新的 Coffee Lake 世代紛紛多了 2 顆核心,相對的多核心性能也有了更好的表現;雖然 8 代處理器仍採用 LGA 1151 腳位,但須搭配 Intel Z370 晶片組才得以運作,也因此 ASRock 一口氣推出眾多 Z370 主機板,其中最受玩家青睞的「Z370 Taichi」,依然有著上代太極的特色,亦是八代處理器專板。

規格
尺寸:ATX(30.5cm x 24.4cm)
處理器:Intel 第 8 代 Coffee Lake-S
處理器腳位:LGA 1151
晶片組:Intel Z370
記憶體:4 x DIMM, MAX 64GB, DDR4 4333+(OC)/2666 MHz
擴充插槽:3 x PCIe 3.0 x16(x16;x8,x8;x8,x4,x4)、2 x PCIe 3.0 x1
多顯卡:3-Way NVIDIA SLI / AMD CrossFire
顯示輸出:HDMI(4K2K 4096×2160 @30Hz)、DisplayPort 1.2(4K2K 4096×2304 @60Hz)
儲存埠:6 x SATA 6Gb/s、2 x SATA 6Gb/s(ASM1061)、3 x Ultra M.2(SATA3 /PCIe Gen3 x4)網路:Intel I219V、Intel I211AT、Intel 802.11ac WiFi + 4.2 BT
音訊:Realtek ALC1220、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 4
USB埠:2 x USB 3.1 (Type A / C)、8 x USB 3.0(4@板載擴充)、6 x USB 2.0(6@板載擴充)

ASRock Z370 Taichi 主機板開箱

Z370 Taichi 採用 LGA 1151 腳位,但只相容 Intel 第 8 代 Coffee Lake-S 處理器,且 CPU 腳座的保護蓋上則標示,不相容 Intel 第 7 代、6 代的處理器;記憶體方面,同樣雙通道 4 DIMM 插槽,最大支援到 64GB 記憶體,而記憶體時脈最高可超頻至 4333+,且第 8 代處理器記憶體原生時脈則支持到 2666。

擴充插槽同樣維持著 3 組 PCIe 3.0 x16,可支持單卡 x16、雙卡 x8,x8 與三卡 x8,x4,x4 之 3-Way NVIDIA SLI / AMD CrossFire 多顯技術,此外還有著 2 組 PCIe 3.0 x1 插槽可使用;而內顯輸出方面,一樣提供 HDMI 與 DisplayPort 1.2 輸出,兩者都可達到 4K2K 解析度輸出,後者則具備 60Hz 的更新率。

儲存擴充上,有著 6 組 SATA 6Gb/s 連接埠,並額外透過 ASM1061 晶片,多擴充 2 組 SATA 6Gb/s,因此 SATA 埠共有 8 組;Ultra M.2 則有著 3 組插槽,皆支援 SATA3 或 PCIe Gen3 x4 通道,但是 M.2 都與 SATA 埠共享通道,因此使用上需注意佔用通道的問題。

網路維持著雙 Intel LAN 配置:Intel I219V、I211AT GbE,以及 Intel 802.11ac WiFi 晶片;音效同樣有著 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 4 設計,並使用 Realtek ALC1220 晶片;USB 埠則是提供 2 組 USB 3.1 Type A / C,以及 8 組 USB 3.0 與 6 組 USB 2.0,但其中 4 組 USB 3.0 與 6 組 USB 2.0,則需透過主機板的插槽擴充。

整提來看,規格相當充足再加上太極定價都相當漂亮,若是首波 Z370 太極勢必會是不錯的選擇;但相對的 Z370 並無搭載新的功能,因此與 Z270 極為相似,看在多兩核的份上也只能吞了。



↑ 新色系的太極外盒,大大的 Z370 Taichi 字樣。



↑ 外盒背面則有產品的特點介紹,諸如 Wi-Fi、雙 LAN、12 相供電、PCIe 合金插槽、支援 Optane Memory、Purity Sound 4、USB 3.1、3 組 M.2 等特色。

新色系的太極,採用灰黑兩色營造出太極兩儀的圖騰,散熱片亦有新的設計,整體造型更顯得低調沈穩;而在 CPU 腳座保護蓋上,則標示著這張只支援 Intel 第 8 代處理器,若使用 7 代或 6 代肯定無法開機。



↑ 新色系的 Z370 Taichi。



↑ 腳座保護蓋上的警語。

主機板右上角,有著 ATX 24-pin 供電,以及 USB 3.0 與 USB 3.1 的前置插座;而右上角落的開關,則是 XMP Switch 開啟後可讓主機板自動讀取記憶體 XMP 設定進行超頻。



↑ 主機板右上角功能。



↑ CPU 維持著 12 相供電設計。



↑ CPU 採 8-pin 供電。

主機板又下方,則有著 USB 3.0 插座與 SATA 連接埠;而齒輪造造型的 PCH 下方,有著另一組 Ultra M.2 以及前面板 I/O 針腳。



↑ USB 3.0 與 SATA 連接埠。



↑ 齒輪造型的 PCH 與下方的 Ultra M.2。

PCIe 插槽方面,3 組 PCIe x16 插槽都有著合金保護,能有更好的成載力,應付高階顯示卡,更可支援到 3-Way 多顯技術;而餘下還有 2 組 PCIe x1 插槽可使用;Ultra M.2 總計 3 組,第一組在 PCIe x16 上方,另一組則在第 2 與第 3 PCIe x16 插槽中間,最後一組則是 PCH 散熱片下方。



↑ PCIe 擴充插槽。

後 I/O 連接埠相較於高階主機板確實較少,但這也是太極性價比交換下的取捨。

後 I/O 有著 4 組 USB 3.0 與 2 組 USB 3.1 Type A/C 連接埠,以及內顯輸出的 HDMI 與 DP 介面,兩組 RJ45 網路埠與音訊接孔等。後 I/O 亦提供了 Clear CMOS 的按鈕。



↑ 主機板後 I/O。

ASRock Z370 Taichi 主機板用料

接著將 VRM、PCH 散熱片與 I/O 外殼移除,來依序檢視板載的用料。


↑ 主機板完整外觀。


↑ 亦有不少晶片設計在主機板背面。



↑ 記憶體供電採用 uPI uP1674P 控制器,為 2 相設計並使用 FDPC5030SG MOSFET。



↑ CPU 數位供電控制器 Intersil ISL69138。



↑ CPU 供電採用 12 相設計,並使用 FDPC5030SG MOSFET、60A 高效電感與 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。



↑ Intel I219V 網路晶片與 ASM1543 偵測晶片。



↑ Intel I211AT 網路晶片。



↑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。



↑ 上方 Hyper BCLK Engine IDT 6V41642B 晶片、下方 ASM1184e PCIe Switch 晶片。



↑ 上方前置 USB 3.1 晶片 ASM3142 與 ASM1543 偵測晶片、下方 ASM1074 USB 3.0 HUB 晶片。



↑ Intel Z370 晶片組。



↑ 主機板背面 ASM3142。



↑ 環控 NCT6779D。



↑ ASM1061 SATA3 控制晶片。

ASRock Z370 Taichi 配件一覽

主機板的配件也相當齊全,基本該有的都有,像是說明書、驅動光碟、貼紙與太極的明信片,還有著 SATA 線材、I/O 檔板、M.2 螺絲與 Wi-Fi 天線。



↑ 主機板所有配件。



↑ Wi-Fi 天線。

ASRock Z370 Taichi BIOS 設定

Z370 Taichi BIOS 預設為 EZ Mode 模式,這頁面可掌握處理器、記憶體、儲存裝置、風扇、開機優先序等電腦基本資訊,並在儲存裝置中也會顯示安裝的 M.2 PCIe SSD。

而在進階模式當中,則有超頻工具、進階選單、工具、硬體監控等功能可獲得完整 BIOS 設定項目。



↑ EZ Mode 模式,資訊完整詳細。



↑ 進階模式主選單。

超頻工具中,有提供 4.5、4.6、4.7、4.8 與 5GHz 的超頻設定檔,讓玩家可快速調整 CPU 時脈,而在中樣處理器設定中,則有完整的超頻選項可以使用;記憶體設定中亦然,除了基本的時脈之外,也有各項 DRAM 參數可調整。



↑ 超頻工具。



↑ 處理器超頻。



↑ 記憶體超頻。



↑ 進階選單。



↑ 晶片組設定。



↑ BIOS 的 LED 設定。



↑ 開機選單。

ASRock RGB LED 與 APP Shop

若各位玩家想控制 Z370 Taichi 主機板的燈光效果,則可使用 ASRock RGB LED 軟體來控制,除了可調整主機板本身 PCH 的燈光之外,也可控制 LED 燈條的燈光效果,亦可同步所有燈光效果與顏色。

除此之外,亦有 APP Shop 可用來更新主機板 BIOS 與驅動程式,確保主機板都在最新版本。



↑ Z370 Taichi 燈光效果。



↑ ASRock RGB LED 軟體。



↑ APP Shop 軟體。

ASRock Z370 Taichi 主機板效能測試

接著便透過各式評分軟體,來測試 ASRock Z370 Taichi 搭配 Intel Core i7-8700K 處理器,在預設狀況下,能夠有著多少的 CPU 運算效能,以及記憶體、儲存裝置、電腦效能、繪圖與遊戲等應用測試。

測試平台
處理器:Intel Core i7-8700K
主機板:ASRock Z370 Taichi
記憶體:G.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*2-3200
顯示卡:NVIDIA Geforce GTX 1080
系統碟: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.2 500GB
電源供應器:Antec TruePower 1200W
作業系統:Windows 10 Pro 64bit(高效能)

CPU-Z 檢視 Intel Core i7-8700K 完整資訊,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,為 14nm 製程的 6 核心 12 線程處理器;主機板使用 ASRock Z370 Taichi,Z370 晶片組;記憶體為 2 DIMM 雙通道 3200MHz;接著透過,CPU-Z Bench 進行測試,i7-8700K 單線程 540 分、多線程 3746.2 分。



↑ CPU-Z 資訊。

使用 CPUmark 99 測試,i7-8700K 獲得了 837 高分;接著再使用 wPrime 測試處理器的多線程運算能力,預設 4 Thread 進行測試 32M 花了 7.8 秒計算、1024M 則要 242.2 秒,接著將多線程改為 16 Thread 再測試一遍,32M 只需 4.01 秒計算、1024M 則要 118.0 秒就完成。

而 CINEBENCH R15 測試,單 CPU 獲得 208 cb,多核心運算 1450 cb,多核心運算能力比起單核強了 6.99x。



↑ CPUMark。



↑ wPrime。



↑ CINEBENCH R15。

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,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,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,i7-8700K 花費 2 分 16 秒完成渲染。



↑ Corona Benchmark。

V-Ray Benchmark 可分別測試電腦的 CPU 與 GPU,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,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,i7-8700K 花費 1 分 28 秒完成渲染。



↑ V-Ray Benchmark。

記憶體與快取測試,雙通道記憶體,運行在 DDR4-3200 MHz 時脈,記憶體讀取 46,199 MB/s、寫入 45,989 MB/s、複製 42,158 MB/s、延遲 43.9ns。



↑ AIDA64 記憶體測試。

壓縮測試,先使用 WinRAR 進行測試速度為 20,651 KB/s,而 7Zip 測試則有著 40065 MIPS 的表現。



↑ Winrar。



↑ 7-Zip。

CPU 影音轉檔方面,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進行測試,i7-8700K 有著每秒 46.4 fps 的處理能力;而 X265 FHD Benchmark 則有 31.8 fps 的表現。



↑ X264 FHD Benchmark。



↑ X265 FHD Benchmark。

儲存測試,則針對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.2 500GB 進行測試,以 SSD 960 PRO 作為系統碟,並使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,循序讀取 2,923 MB/s、寫入 1,972 MB/s,4K 讀取 787.6  MB/s、4K 寫入 693.9 MB/s;而 Anvils 測試,4K QD16 隨機讀寫分別是 160K、349K IOPS。



↑ CrystalDiskMark SSD 960 PRO。



↑ Anvils SSD 960 PRO。

PCMark 10 測試,於 Extended 完整測試中獲得 8,552 分,其中 Essentials 基本電腦測試中獲得 9,953 分,整體電腦在程式啟動、視訊會議、網頁瀏覽等基本操作上相當順暢;而在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中,則獲得 9,699 分,於試算表、文書輸入等操作表現上也相當順暢;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獲得 9,379 分;而 Gaming 遊戲上則獲得 15,966 分。



↑ PCMark 10。

繪圖效能測試,搭配 NVIDIA GTX 1080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,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,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19,550 分,效能約為 62.07 fps,而在不同解析度下的 Fire Strike Extreme 與 Ultra 測試中分數相當。



↑ 3DMark Fire Strike Physics 19,550 分、62.07 fps。



↑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Physics 19,528分、62.00 fps。



↑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19,574分、62.06 fps。



↑ 3DMark Time Spy CPU 8,071 分、27.12 fps。

針對虛擬實境 VR 則使用 VRMark 進行測試。

VRMark 基本標準測試的 Orange Room,獲得了 11,406 分的成績,平均 frame rate 達 248.65 fps;而更嚴苛的高階測試 Blue Room,獲得了 2,230 分,平均 frame rate 達 48.60 fps。



↑ VRMark Orange Room。



↑ VRMark Blue Room。

而 Unigine 遊戲引擎的 Heaven 測試於 Extreme 設定下獲得平均 138.8 fps、Valley 平均 107.4 fps,而最新的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 測試則是平均 29.47 fps。



↑ Unigine Heaven。



↑ Unigine Valley。



↑ Superposition。

總結

ASRock Z370 Taichi 承襲著上代的優良傳統,具備各式玩家所需的擴充功能,不論是 3 卡 SLI 或 CorssFire,以及 3 組 M.2 PCIe SSD 都不成問題,Z370 這一代太極肯定會有著相當好的性價比;而根據上述測試,可見 i7-8700K 在 6 核心的加持下,有著不錯的多核心運算表現,尤其在 X264 / X265 影像轉檔上,性能有著顯著提升。

倘若想一試 Intel 第 8 代多核心處理器的玩家,在主機板若有預算考量,那 Z370 Taichi 在功能、規格上都有著相當好的平衡,相對的價位也會是首波幾張中較經濟實惠的選擇 ASRock Z370 Taichi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